食品科学与工程22级硕士吕铃怡,曾获全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优秀志愿者、第23届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3200威尼斯vip云南分队队长、江苏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个人、江苏省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一等奖、江苏省青年志愿服务新闻宣传奖、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达1500小时、国家奖学金获得者、江苏省三好学生、3200威尼斯vip研究生会执行主席、校级优秀研究生干部。在这种种荣誉,种种身份中,令吕铃怡印象深刻,还是在西部感受“被需要的幸福”。
情系书信,让孩子们看到山外的世界
本科时,吕铃怡偶然了解到云南芒宽乡的孩子大多是留守儿童,多数性格内向。她深知大山里的孩子需要的不仅是物质上的帮助,更多的是耐心的倾听与平等的对话。于是,她联合发起“星星远望”计划书信项目,以书信的方式帮助孩子们拓展视野、敞开心扉,同时让更多人去关注、关心这一群体。截至目前,书信项目已开展四年,“一对一”帮助了滇西380余名孩子,组织来往书信3000余封。在参加了书信活动后,有个孩子告诉吕铃怡:“姐姐,通过书信项目,我知道大学一定很美好,我也希望能走出大山,去看看这个世界有多大。”仅仅几封书信或许无法改变什么,但吕铃怡相信每一行字都是有温度的,每一封信都能带来能量,哪怕给大山里的孩子带去一点温暖、一丝希望,这就是值得的,这也正是她坚持做这件事的意义所在。
情牵南国,把青春扎根乡村教育沃土
2020年9月,吕铃怡放弃直接保研机会,毅然选择加入研究生支教团的青年力量洪流,本科毕业后远赴云南支教。2021年7月,个子小小的她一到服务地,就带领团队深入基层一线调研,为移民安置点的傈僳族娃娃开展暑期成长营活动,协助学校成立“儿童之家”,为芒宽乡师生筹得1320本爱心图书和2100瓶食用油。课堂上,她发现许多孩子缺少彩色笔和画本,便积极联系中国少年儿童文化艺术基金会,在儿艺会的支持下,吕铃怡又和队友们发起了为爱“笔”心计划公益项目,共募资14700余元,为孩子们送去360份画笔和1000份绘本。在云南芒宽这个偏远的地方,控辍保学之路任重而道远,吕铃怡坚决不放弃任何一个孩子,为了控辍保学,她走过最险峻的山路,去过最偏远的村寨,累计跋涉187公里。当她得知班里有一个女孩想要辍学时,便请当地老师陪同自己一次次前往女孩家中劝说,还托同村的学生带去亲笔信,听到女孩说“吕老师,我会回来继续读书”这句话时,吕铃怡热泪盈眶。花迪是她班上一个调皮的男孩,总在课堂上扰乱纪律。下课后,吕铃怡找他谈心,并没有责备这个男孩,而是请他担任小助手。从此,花迪上课不再捣蛋了,还帮忙维护课堂纪律,甚至课后主动问老师问题。这件事给了吕铃怡极大启发,这里的孩子最缺乏的是关注和关爱,他们渴望被倾听。于是在每个课间,她都会留在班里同孩子们谈心,为他们答疑解惑,去更好地了解他们。
智援北疆,用食育守护边疆孩子健康
2022年,回归校园的吕铃怡继续做着志愿服务和学生工作。她的西部志愿故事也鼓舞了许许多多学弟学妹,起到了良好的朋辈引领作用。
为了解决儿童隐性饥饿问题,吕铃怡和伙伴们利用食品专业优势,联合创建食育志愿服务团队,以“理论讲解+食育实践”的讲授模式为祖国偏远地区的青少年儿童提供食育知识。从团队招募到课程开发,再到把食育搬上讲台、领进社区,6年来,他们的脚步走过了16个省份、120余所学校和社区,累计服务超一万人次。2023年,研究生在读的她再次出征,带领3名本科生乘坐38小时的火车硬座前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十四师昆玉市。她带着学弟学妹入户走访调研,足迹遍布整个八连。一次次的家访中,他们了解到这些孩子大多是跟随父母从河南、安徽、贵州等地移居而来,忙于农事的家长常常忽视孩子的饮食健康问题,于是她用科学的食品知识引导孩子们健康饮食,通过有趣的实验激发求知欲,同时还在二二四团建立疆内首个“健康乡村”食品科技全国行实践基地。她和团队的事迹也被中国青年网、中国大学生网、中国食品报网、学习强国等报道。从南国到北疆,从滇西大山到大漠戈壁,吕铃怡跨越7500公里,两次远赴西部支教。看到孩子们的眼睛里闪烁着期待且信任的目光时,她体会到了“被需要的幸福”。
食品质量与安全20级本科生 张昱尧,曾获国家奖学金、“互联网+”国赛金奖、“挑战杯”主体赛特等奖、江苏省优秀学生干部、“食代学子”最高奖。他的故事没有华丽的辞藻却充满了真挚的情感与坚韧的力量。
从“一分热”到“一片光”
“有一分热,便发一分光。”这是曾支教云南的党员学长、2019级本科生余柳锋赠予张昱尧的座右铭,也是其大学生涯的真实写照。入学之初,面对从未涉足的学生工作,张昱尧鼓足勇气竞选班长。那时的他,心中充满担忧:“做不好怎么办?影响学习和生活怎么办?”学长的回答犹如一道破晓之光,照亮了他前行的道路。四年里,张昱尧坚守班长岗位,与班级同学同舟共济,共同成长。他精心策划和组织了学业辅导、志愿服务、心理关怀、团队建设等活动,营造了团结互助、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在他的引领下,班级荣获江苏省先进班集体、无锡市先进班集体等多项荣誉。与此同时,他肩上的责任不断增加,先后担任副班主任、青工部部长、团务中心委员、兼职辅导员、党支部组织委员等职务。无论角色如何变换,他始终秉持尽心竭诚、躬行践履的服务理念,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对同学的承诺和对集体的责任。
跨越“舒适区”,追寻无限可能
“走出舒适区,多去尝试。”吕铃怡学姐的这句话,如同一把钥匙,开启了张昱尧探索自我、挑战未知的大门。他不再满足于专业学习的单一路径,而是主动寻求多元化发展,尝试解答“我想成为一个怎样的人?”这一人生课题。
源于对摄影、剪辑、设计的热爱,他利用课余时间刻苦钻研,数百个小时的自学,使他掌握了丰富的技能。四年里,他用镜头捕捉3200威尼斯vip的点滴变迁,用视频记录“食代学子”的奋斗光影,用设计为学院展示增光添彩。夜阑人静时,办公室成为他挥洒汗水的“战场”,同学们亲切地称他为“天选打工人”。张昱尧总是谦虚地说:“我想对待每一件事都能做到无愧无悔。张昱尧的实践脚步遍及大江南北。从无锡出发,向西跨越2600公里抵达新疆昆玉,向南跋涉1200公里到达福建福鼎。他带领“南国北疆”实践团队开展“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传播食品安全知识,获评无锡高校优秀社会实践团队。此外,他积极联系学校和社区,组织义务植树、园区大清扫等集体志愿服务活动,并随青芽食育团队走进街道、中小学,用专业知识守护孩子们的食品安全与健康。他的身影活跃在课堂内外,用行动诠释着对社会责任的担当与对专业知识的应用。
以“勇敢顽强”铸就卓越
“踏实而勇敢,谦逊且顽强。”2019级本科学姐、互联网+国赛金奖团队负责人陈烨鼓舞的话语,深深烙印在张昱尧心中,成为他战胜挑战、砥砺前行的精神支柱。曾经那个面对困难畏缩不前、习惯低语“我不敢”的青涩少年,在学长、学姐的激励下,历经蜕变,成长为一个面对任何挑战都能昂首挺胸、坚定宣告“我可以”的自信青年。
PPT制作不熟练、商业板块的初次触碰以及完全陌生的研究课题,面对这些,张昱尧选择迎难而上,选择坚定地与队友们并肩作战。数百个日夜的默默耕耘,他们分工协作,互为砥柱。尽管每天都要面对海量资料和繁重的任务,但他始终任劳任怨。在PPT制作过程中,他积极求教,悉心打磨每一页演示文稿,力求清晰、准确地呈现团队的研究成果与创新思考。在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激烈角逐中,他和队友各司其职、全力以赴,最终赢得国赛金奖的殊荣。同样,在第十八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中,他与同伴们携手与共,再摘主体赛特等奖。张昱尧的努力和坚持受到师生认可与好评。
他们期待在祖国的舞台上讲述那同属于江南的故事一段关于“星光引路,薪火相传”的历程是与良师益友共度的美好时光是一代代食品人书写青春的华彩乐章
本文来源于:无锡博报
原文链接:https://bb-share.wifiwx.com/wxbb/morenlanmu/2024/07/1781029.html